2月26日,两家日系企业夏普与索尼再度上演大手笔的合纵连横,签署合资建立第10代液晶屏生产线的非约束性备忘录,将3个月前掀起的日系液晶面板结盟风潮推向顶峰。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我国内地3家液晶面板厂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踏上两年整合谈判之路后,再度回到各自为政的原点。此前2006年1月,由长虹、康佳、TCL、创维、深超联合成立的深圳聚龙光电有限公司也已名存实亡。在液晶面板制造领域,日系企业和我国内地企业正在演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之道:一边是日企从力量分散走向合纵连横,另一边则是我国内地企业从接近整合重归分道扬镳。
全球液晶产业掀起合并潮
夏普与索尼刚刚签署的合资建立第10代液晶屏生产线的非约束性备忘录显示,双方将在2008年6月30日之前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文件,初步计划2009年实现生产。
而此前的2007年12月,日系企业为对抗韩系企业在第4代以上液晶屏生产线的固有优势基础上,首度掀起了液晶面板结盟风潮:在东芝与夏普进行液晶结盟后不久,松下、日立、佳能宣布合力建立8代液晶屏生产线,由此日系企业初现“东芝-夏普-先锋”、“松下-日立-佳能”两大新势力联盟的雏形(详见本报1月3日第4版《日韩LCD面板业呈三足鼎立格局》一文)。
日系企业的相继整合,势必催化全球液晶面板制造竞争新格局的形成,全球液晶面板业开始上演日韩争霸赛。
不仅日系企业如此,我国台湾省在2006年已先期兴起一股面板企业的联合热潮,彼时最有影响的事件是友达与广辉的合并。而这股结盟潮在最近重又开始暗流涌动,近日传闻奇美正与TPO display商议并购,而群创光电和翰宇彩星也在计划合并的事宜。
“2008年将是液晶面板上游的合纵连横年,合并事件还将接连发生。”Display Search市场研究总监张兵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做大规模,分享利益,降低风险,成为这股合并热潮的直接动因。”GFK行业分析与专项研究部总监叶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
液晶屏制造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一条生产线的投资动辄就要30亿美元。对于只有一两条生产线,还没有走向联盟的中小企业而言,除了应对后续发展的资金、技术瓶颈之外,更严酷的是,他们不得不面对在大企业夹缝中苟活的困境。大企业在采购成本低、生产显现规模效应、相关元器件配套成熟等方面的雄厚优势,令相形见绌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在挤压中不断恶化。
因此,在竞争惨烈的液晶面板业的整合结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液晶面板的竞争开始进入寡头时代。
巧合的是,经过此轮整合,无论是日系企业、韩系企业还是我国台湾企业,每个阵营都形成了“两极”的力量:韩系企业形成了三星和LG的对阵;原本局势复杂的日系企业,也因为索尼与夏普的合作,明朗地形成以夏普为核心的“东芝-夏普-索尼-先锋”派系和以松下为核心的“松下-日立-佳能”派系;而我国台湾企业也正日渐突显友达和奇美两家企业的强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