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涨价 互联网电视品牌低价策略难继续

2016-08-22 14:04:00来源:信息时报作者:

  上周,本报关于面板8月涨价的报道引起行业关注,据中怡康最新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面板价格从今年二季度以来就出现触底反弹。包括京东方、群创、友达等面板企业自二季度以来市场明显回暖,产品供不应求。

  上游面板的涨价势必引起下游终端整体涨价的连锁反应,由于此前互联网品牌电视主打“低价”策略,而面板价格占整体价格70%以上,面板涨价或致该策略难以为继。

  供不应求 上半年面板价格触底反弹

  面板价格自去年以来进入持续下跌通道——以32英寸面板为例,2015年5月32英寸面板均价为87美元。而到了2016年年初,均价下跌幅度已接近60%。这一情况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好转,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上升,到8月32英寸面板价格已达68美元,其余尺寸产品价格也在上涨。

  与此同时,京东方、群创、友达等厂商也都宣称自二季度以来市场明显回暖,并重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据称,部分尺寸的供需将面临紧张局面,特别是32英寸面板的供应将会十分紧张,48英寸到55英寸这一尺寸段的供应也将面临紧张。

  “金九银十”是彩电的传统销售旺季,从电商的818促销、中秋小长假到接下来的十一黄金周,厂商销售主角都是彩电。而接下来欧美年终旺季备货也开始加温,也就是说,今年下半年面板上游供货紧张,而彩电终端需求却在大幅增加。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48英寸到49英寸尺寸段彩电零售量同比增长11.1%,55英寸零售量同比增长83.4%。

  中怡康黑电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告诉记者,今年3月,40英寸4K面板的价格还停留在79美元,到了8月,价格已经飙升至100美元。其中有两大因素:一是三星即将关闭主力生产40英寸的7代线,导致40英寸面板的供应面临紧张局面。二是65英寸是今年的高增长尺寸,中怡康预测其下半年零售量有望达250万台。随着65英寸面板的需求量增长,台厂将增加该尺寸的产量,这必然导致其他面板供应减少。

  不会直接涨价 厂商或借机结构升级

  针对面板涨价的情况,包括康佳、TCL等在内的彩电厂家已闻风而动。有彩电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已收到某品牌要求提前备货的通知,“现在订货、备货可以保价到春节前后。”另有卖场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长期价格战和此前面板跌价的原因,彩电价格一直涨不起来,基本上无利可图。由于面板成本在彩电整机成本中占比很高,现在面板涨价,“彩电商想不涨价也不行了。”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彩电价格总体同比平均下跌10%,厂家人士表示“卖彩电不如卖白菜”。行业观察人士刘步尘告诉记者,下半年彩电价格将上涨,虽然价格难以回到去年同期的水平,但环比2016年上半年彩电的价格会出现增长。他指出,彩电厂商应该不会采取直接提价的模式,而是借调整产品结构升级的机会,提高包括4K、智能等中高端电视的占比,或在推新品时提高定价。

  事实上,近期新上市的彩电新品中已包含高规格高价格的产品了。上周(8月1日~7日)中怡康监测到的新品中,某传统品牌的40英寸4K新品均价是2999元,高出40英寸产品平均单价近千元。

  互联网电视品牌或面临洗牌

  面板价格上涨的压力传导到整机企业的同时,受冲击最严重的将是互联网品牌。目前来看,面板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的是中小尺寸,比如40英寸、43英寸。而互联网品牌的产品线大多数涵盖这两个尺寸,并且40英寸或43英寸是某些品牌的主力尺寸。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品牌虽然不依靠硬件盈利,价格上追求“微利”、“零利”、“负利”,但供应链端的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的确不小。尤其是对于内容盈利模式还不成熟的互联网品牌来说,以上两个尺寸,无论哪个尺寸用999元的低价打市场,都会带来内伤。如果内容不盈利,互联网品牌的低价模式将难以维持,甚至面临洗牌。

  业内声音

  面板产业链迎来爬坡期

  研发实力将成企业拐点

  虽然面板产业链二季度以来出现明显回暖,但全球面板行业仍难言乐观。面板行业的整体动荡也波及到上游的柔性电路板领域,该领域龙头企业——上达电子董事长李晓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全球面板行业正处“U型”发展区间,但本轮下滑态势基本接近尾声,接下来面板产业链将迎来比较艰难的爬坡期。

  李晓华表示,面板行业自身在经历新一轮的更新换代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需求各自成熟后,将拉动面板行业和相关领域的新一波跨越式增长。但在此之前,无论是面板行业还是相关领域的企业都要未雨绸缪,在市场红利到来前做足准备。

  他认为,此轮升级对中国企业尤其重要,是中国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扭转局面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时机。“劳动力密集的时代正逐渐被资本和技术密集的时代所取代,中国企业要抓住这轮转型升级,进入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甚至顶端,必须提早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实现突破。”

  李晓华表示,电子制造业是集高技术、高人才于一身的行业,从日韩的产业进程可以看出,核心技术是企业立足的关键。“掌握核心科技的道路虽不好走,短期看研发投入的确和企业效益负相关,不过从长远看,研发实力是企业未来成长的基础和发展的拐点,也是产品提高附加值的最佳途径。”(刘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庄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