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眼里的“后电商” 马云眼里的“新零售”

2016-10-21 09:37:00来源:大众网作者:郝亚洲

  “后电商时代”是我大概在两年前海尔的周六例会上听张瑞敏提到的。当时,他严肃地提醒在座的诸位高管,通过低价把产品卖出去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流量,依然停留在传统零售思维模式上。互联网不应该成为商品买卖的工具,它连接的不仅仅是“交易”这个环节的两端,而是对工业时代价值链模式的整体颠覆。

  基于此,张瑞敏当时就点出了电子商务的弊病,只有“价格交互”,没有“价值交互”。其实,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纠结在“价值”的定义上,而忽略了“交互”的重要性。作为用户深层次心灵需求的总体表达,“价值”的浮现一定是在一个黏性相对较高的社群内频繁互动产生的。这种互动不是厂商一厢情愿,用近乎强迫的口吻问用户“你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哪里做得不好?”,而是以一个隐形社群运营者的身份,去观察并搜集用户在社群中的自然流露出来的反馈。

  正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电子商务交易端的显性力量,而忽略了更大的交易流程中的价值重塑的能量,导致电子商务时至今天,成为了“假货问题”的集中地。说得难听一点,无论你怎么呼吁,怎么辩解,电子商务无非就是线上的二级商品批发市场。对于用户而言,关于眼前的商品的信息仍旧是一无所知。

  因此,当传统优势品牌进驻电商平台,甚至实现规模定制化的时候,用户的趋之若鹜便可想而知。在大部分时候,与其说用户在体验定制,不如说他们是在延续自己的品牌信仰。

  因此,张瑞敏在今年年初的对外演讲中,明确提出“后电商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诚信”。解决诚信的方法只有一个,构建“社群经济”。张瑞敏眼中的社群经济不是如“罗辑思维”般先尽可能多地把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流量势能,然后在其中主观性地卖商品。而是要用“需求”倒逼“连接”,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是一个非线性的,追求“浮现”机制的思维模式。

  比如在海尔创客平台上孵化的快递柜项目,起初解决的是投递效率和社区安全隐患的痛点。但是,随着“小管家”作为体验获取的角色的功能不断展开,快递柜小微逐渐找到了差异化路径,即“小管家+社群”的机制,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社群为基本单元、使隔利益攸关方实现共同创造价值的社区服务平台。。

  这是一个经典的“后电商时代”模式,从此前追求的“最后一公里”倒置为“领先一公里”,领先的是需求,用户不再仅仅存在于交易末端,而是被看作资源,进入到了整个价值的产生过程中。比如快递柜可以联合农场直供五常大米,要知道假冒的五常大米早已充斥市场。正是因为社群本身的需求以及对社群运营方的诚信托管,使得快递柜渠道中的五常大米可以成为用户放心购买的商品。

  在海尔的转型模式中,构建社群是基本能力,厂商获取的不是流量,而是用户的信任以及自然发生的需求。这不仅是未来零售业的基石,更是未来制造业转型的驱动力。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和张瑞敏的思考不谋而合。进入云时代的商业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是逻辑正在发生巨变。线上和线下不再泾渭分明,反而是要彼此融合解决好传统商业时代的价值链单向度问题。

  好消息是,海尔和阿里巴巴都在进行着类似的探索。

初审编辑:庄粟

责任编辑:魏现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