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海尔还将“制造”什么?

2017-02-09 09:27:00来源:人民网作者:

  所有事物的崭新定义,总是从颠覆者、率先突围者的最先出现开始的。

  海尔就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因为在全新的引领意义上,海尔重新定义了全球家电行业,超过百年历史的法国权威专业经济媒体《回声报》的评论最为直接:“海尔在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从单纯的质量重塑时代到服务星级时代,从品牌奠基时代到全球化的追逐时代,从并购全球老牌家电企业GEA到今天连续8年蝉联全球白电第一,海尔的制造图谱,就是一部最典型的中国制造升级史。

  从引进第一条生产线到不断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从建立集成创新体系到全球家电研发布局搭建完成,从智能制造的“中国模板”到开启物联网时代的中国制造,海尔用自己强大的原创发明和专利布局,正在重建一个行业。

  如果说,西方发明了家电,而海尔则颠覆了家电。

  可以说,海尔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重新建构,引领和丰富着中国制造的行为方式,“制造”了中国制造的全新局面,并异常超前地挑战着人们关于制造的认知边界。

  也可以说,海尔用跃升至全球顶级制造最前沿的方式,在全球家电话语体系中,把定了引爆者的角色。特别是基于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下的无边界研发体系,海尔在创新生态上已经没有同量级的竞争对手——无论是模式量级、品牌量级、规模量级还是原创发明量级。

  “制造”了8连冠的“中国制造”

  一个国家制造的力量,往往就体现在一个行业“全球第一”的力量之上。如果说,海尔自觉背负中国制造的使命,最早走向海外,首次体现了中国品牌力量的话。那么,今天海尔所展现出的,完全是一种全球品牌的制造力量。

  而这种力量的最直接验证场所,就是市场和用户选择。

  今年1月10日,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正式发布了2016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2016年,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以占全球市场10.3%的大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冰箱16.8%、洗衣机14.4%、冷柜21.5%、酒柜8.5%,均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而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冰箱更是独领风骚,市场份额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第三的企业总量。

  这已是海尔连续第八年占据这一位置。2009年,海尔第一次“登顶”,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让这一位置旁落。

  在一个高度透明,与用户零距离的市场中,能连续8年占据市场头名,这样的成绩非但在中国制造品牌中绝无仅有,即使放眼全球也属凤毛麟角。

  这份品牌的力量,正是海尔制造的力量,也是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的力量。

  在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历史中,海尔无疑是领先者。在美国、西欧洲、日本等西方最发达市场上,海尔最早用高质量制造的形象,刷新着全球消费者的对于中国制造的印象。早在20年前,当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还对OEM、“出口创汇”情有独钟时,海尔却坚定地放弃了OEM这条当时的“发财捷径”,确定了“三步走”战略,也就是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不但要进入主流市场,还要进入主流渠道。不但进入主流渠道,还要营销主流产品,耕耘数十年,最终成为当地主流社会认可和信赖的本土化名牌。

  1999年4月30日,美国海尔工厂在美国南卡州卡姆顿市奠基,标志着海尔制造开始在竞争最激烈的美国市场埋下种子,开始同世界制造强强对话。而就在2016年6月,海尔成功并购美国家电第一品牌通用家电,实现美国本制造15年后的今天 ,海尔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对话者,而是行业中绝对的市场话语者。

  “发明”着当代家电的“中国制造”

  最近,剑桥大学的Brian教授选用海尔细胞级养鲜冰箱、用于干细胞辅助研究,与8年蝉联第一和并购GEA这样的“大事件”来说,这好像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但对一个世界顶级的分子实验室来说,这样的选择也非同小可。而实际上,就在2016年年初,世贸绿色环保机构首次将“全球细胞养鲜科技引领奖”颁发给海尔冰箱。

  无疑,海尔正在用全新的发明,在技术层面上,重新定义和规划着当代家电。

  就在今年刚刚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海尔领回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中国家电历史上第一个一等奖。而从1993年起,14年间海尔共获得过14次国家科技进步奖、43项国标标准、领先对手3倍的专利授权,专利运营收入超过对手180倍……

  这些领先的技术让海尔的产品总能颠覆人们对家电的传统认识。仅在去年,海尔就推出了“不用压缩机”的酒柜、“几乎不用水”的洗衣机以及能实现“有风无声”的空调……在海尔的技术矩阵和产品序列中,不乏领先两三年的技术储备,而“迭代”已经成了其新上市产品的唯一标尺。

  业界对此的评价是,海尔不是在制造家电,根本是在重新“发明家电”。

  熟悉中国制造发展历程的人会理解这份评价的份量。

  中国制造,大多从引进国外成熟的生产线起步,习惯于通过产品模仿推动发展,创新也往往局限于原有的技术框架内,只是对功能、外观等进行局部创新。其竞争最惯常的手段不过是成本控制和价格战。正因为如此,随着人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不断的攀升,再加之产能的过剩,这一发展路径已难以为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发明的转型升级才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国家命题”。

  从来不打价格战的海尔为什么有能力直面这个命题?

  只有回到海尔独特的“技术观”才能找到答案。这是一个以响应用户需求为唯一出发点的制造企业,它的视野只盯着“用户需求”,心无旁骛。

  因此,海尔将自己的技术研发完全开放,向所有用户开放,向所有的研发资源开放。作为原创的核心圈层,海尔在青岛、在日本京都和熊谷、在德国纽伦堡、在美国埃文斯维尔、在新西兰奥克兰和达尼丁,都设有研发中心。而作为原创的平台圈层,秉承“世界是我的研发部”理念,完全以用户为中心的海尔研发生态圈,涵盖了1150名项目“接口人”,30多万家一流资源网。同时,作为整个研发生态圈的外延圈层,海尔已经建成了没有边界的研发矩阵——无限的线上开放式创新平台。

  在这样一个完全贯通的平台上,所有用户的想法自由表达并被认真倾听,平均每年产生创意超过6000个,而已经累计成功孵化了220个创新项目……

  “我们并没有刻意地要去颠覆、发明什么产品,‘是做充满风险的趋势引领者还是做个稳妥的跟随者’?这个摆在很多制造企业面前的选项在海尔并不存在”,海尔有关负责人表示,“始终是用户推着我们往前走。”

  但恰恰是这样的“技术观”,恰恰是在对全球用户的生活方式的零距离感知,使海尔诞生了“生产即研发、研发即生产”的制造体系——每一种制造都是全新制造。如果说,海尔正在“发明”着家电,正在实现对家电业的彻底改造,是因为海尔越过了迄今还无人可以超越的门槛:最真实和最前沿的用户需求

  海尔对于家电业的体系性“发明”,才实现了对未来趋势的引领。

  “制造”了互联工厂的“中国制造”

  在中国智能制造的历史上,海尔排在第一矩阵的最前列。

  互联工厂就是海尔在全球第一个用全新的互联网理念,构建起的全新制造形态。

  在海尔,互联工厂的本质不是一座工厂,而是一个直接连接用户的智能制造平台。通俗地说,就是个智能化、模块化快速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研发制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的创意或者定单需求,会快速通过研发交互、透明制造、物流派送、安装调试、售后跟踪、需求回馈等闭环流程实现。换句话说,每个正在生产的产品,都是有个性需求的,每件产品都是有“主人”的,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是“主人”看得见的。

  在互联工厂的运转体系里,每台产品都有一个以iMES为核心的数字标签作为“身份证明”,标签上对应的是用户的需求和订单信息,赋予了产品生产、物流全流程透明可视的可能。每个生产环节的进度会自动推送给“主人”,用户也可以实时查询跟踪

  这是一种可以实现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的制造生态,就这样一种历时数十年一脉相承而来的体系来说,目前在同行业内,海尔同样没有对手。

  所以,人们既看得见海尔智能化的大规模定制生产线,更“看得见”蜂拥而至的用户需求。你可以买来智能设备,但你买不来海尔数十年于一日的用户品牌体系、用户诚信体系、用户需求响应体系,再加上海尔的“发明”能力,海尔全生态的智能制造,至今还没有匹敌者。

  覆盖各主要品类的五个整机互联工厂,青岛模具、斐雪派克电机两个模块化互联工厂,40多条智能无人互联线体,700多个工序的自动化升级……海尔不断复制升级的互联工厂模式,在全球家电业一枝独秀。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家电业唯一企业,海尔受邀加入全球权威组织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主导推动工业互联网未来方向;去年6月,海尔互联工厂模式,被纳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编写的《未来工厂白皮书》;而在美国举行的首届全球工业互联网联盟大会上,海尔发布互联工厂创新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这个由中国制造来全新定义的未来工厂,已经成为全球未来制造的重要“摹本”。

  “制造”中国自信的“中国制造”

  1月14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第一次用“三个自信”阐释海尔商业模式。而在此前,你听到这位变革者的演讲,经常会听到“试错”、“尝试”这样的词汇。这次大会的名字叫做“海尔生态人单合一引爆物联网创新交互大会”。除了“自信”这个词,人们还看到了两个词:“引爆”、“物联网”。

  张瑞敏所强调的三个自信是:“人单合一”模式领先性的自信、“人单合一”模式打造“创客所有制”的自信、“人单合一”模式国际化的自信。从模式自信、创客机制自信,到海尔模式在全球落地的自信,也就是“中国制造”的自信。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制造业体系中,真正以模式颠覆来改变传统制造的企业,还只有海尔。从品牌、到技术、到模式,这是一条海尔制造“登顶全球”的逻辑线索。从引进技术到创造技术,从模仿制造模式到创造制造模式,海尔制造之于中国制造的底气无人可比!在这个标杆意义上,海尔制造就是顶级的“中国制造”。

  这种底气,体现着海尔对未来制造的精准把握。可以说,海尔家电的未来版图,就是人类家电的未来愿景。这个愿景的核心,就是智慧家庭的奇幻生活场景和物联网的全新应用生态。

  将电器变成网器,是海尔智慧家庭和物联网引爆追求的基础。在这一制造架构下,海尔所有的电器产品,都将通过智能模块,实现从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自治甚至学习等功能。届时,智慧家庭下的家电系统,将从被动服务,变成主动适应,人机全场景交互的未来家电生活,正由海尔制造来完成。

  馨厨冰箱,便是这样一款特联网智能形态冰箱。2015年9月,一种构建全新厨房生活场景的冰箱正式在海尔问世,人们为其命名为“馨厨”。这款冰箱可以联动吸油烟机、洗碗机、烤箱、灶具等电器,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管理。一款食物的制作流程完全是智能体验:细胞级智能保鲜冰箱提供食材,而且冰箱会按照个人喜好提供菜谱,冰箱将菜谱同时发送到灶具和吸排油烟机智能终端,火候大小、排烟力高低会按照食物制作特征自动调节,冰箱甚至会语音指导整个制作过程。你做好的食品,随时可以在互联网冰箱社群交互。

  最有意义的一点在于,馨厨冰箱连结着众多食材供应商,冰箱会自动提醒你储存食材现状,冰箱也可以按照你的要求自动搜寻、定购你所需要的食材,并按时实现送达,满足你每一餐的要求。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冰箱提供给你的食材供应平台是最安全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馨厨冰箱的用户日活跃度超过80%,月活跃度超过90%,通过冰箱商城资源平台的购买率环比增加了30%。

  未来的海尔,还会“制造”出什么?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期待的问题。但有一点十分确定,经过持续12年的“人单合一”战略转型探索,海尔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样本,所以也必将是未来中国制造的典范。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现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