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重组智能装备产业: COSMOPlat在海外落地

2017-06-23 10:07:00来源:中国家电网作者:

  海尔COSMOPlat自开启社会化服务以来,已经在电子、船舶、纺织、装备等7大行业推广复制了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而现在这种全球领先的制造模式也在新西兰结出了新样板。6月20日,青岛海尔发布公告,拟向斐雪派克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其特有的斐雪派克生产设备有限公司(简称PML)100%股权。至此,海尔的智能装备产业就包含原有的机器人公司以及PML,而且PML公司研发的COSMOline也将融入COSMOPlat,推动COSMOPlat的建设和推广。

  纵观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发展,海外模式走进来并不稀奇,中国产品走出去更是一种常态,但是中国模式却很少有走出去成功的案例。一方面,前两次工业革命均是由发达国家引领,很多创新技术也是由全球一些巨头主导研发,中国企业大部分时候都是“跟随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受制于国内外市场较大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差异,中国模式走出去容易“水土不服”。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一个诞生于中国的制造模式为什么可以应用在10000公里外的新西兰企业上?这背后最大的推动力正是COSMOPlat。

  一、COSMOPlat是全球唯一一个用户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当前经济社会正从从厂商主权时代进入用户主权时代,用户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与用户距离越短、占用用户时间越多、与用户互动越频繁、产品链接用户越多、用户评价越好的企业,将在产业链上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制造方式已经时效,企业必须更加注重倾听用户的需求,甚至邀请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使用户获得参与感、尊重感和归属感,而也正是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竞争的核心所在。

  面对这种情况,海尔首次在全球提出“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的变革方向,打破过去“以企业为中心”的大规模制造,通过COSMOPlat让用户全流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从而让用户具备了"既是消费者也是设计者、生产者"的多种职能。这种“人人定制”的生产模式在全球当前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中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的竞争中,海尔COSMOPlat带领中国制造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而从用户参与定制的整个过程来看,过去封闭式的生产制造模式显然行不通,这就注定COSMOPlat从诞生之初就携带了“开放”的基因。目前,海尔COSMOPlat已经聚集了上亿的用户资源,同时还聚合了300万+的生态资源,菲尼克斯、ABB、欧姆龙、瑞森可等国际一流资源也汇聚其中,形成一个开放、共创共赢的家电产业生态圈,保障生产和需求时时匹配。从这一角度看,PML的加入并不是一个偶然性事件,而是COSMOPlat开放生态下的必然结果。

  二、COSMOPlat的普适性:打造每个行业的“互联工厂”

  正如windows基于电脑、安卓基于手机,COSMOPlat基于全球制造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系统,在其中集成各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全世界一流的材料供应商、研发服务提供商、设备供应商,可以为不同层级的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复制海尔互联工厂现有的成果,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需求,迅速构建起一座座智能互联工厂,最终帮助制造行业甚至整个民族工业完成智能制造的升级。

  从这一角度看,海尔COSMOPlat在进入全球市场不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和隔阂,可以迅速的融入到当地企业的发展中去,围绕用户的多维度需求和生产各个环节,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目前,海尔按照COSMOPlat平台的运作已建成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胶州空调等8大互联工厂,并推广到7大行业,如电子、船舶、纺织、装备、建筑、运输、化工等,将在每个行业打造类似海尔互联工厂的样板。

  伴随改革开放,中国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工厂”。但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是以代工为主,所以,中国也被西方国家贴上“质低价廉”的标签,频频被诟病的“中国造”一直困扰着中国制造的世界形象。而海尔COSMOPlat在海外的落地开花,实现了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再到模式走出去,摘下了贴在中国制造身上的标签,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企业。而随着COSMOPlat在全球的继续落地,海尔模式还将代表中国走向全球,打造另一种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现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