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过后,春回大地,2008年空调旺季在一片“涨声”中开局:尽管国美苏宁等电器大卖场纷纷宣布要“联手厂家抑制空调涨价”,但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随着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空调涨价依然势不可挡。
不过,空调厂家大多不会就地涨价,而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功能以达到“结构性涨价”。
去年白电普涨10%
近日,苏宁和国美这对欢喜冤家相继发布《2008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和《2008年中国空调产品消费需求研究报告》,分别表示要“力阻搭车涨价”和“坚决抑制空调涨价”。
苏宁在其《白皮书》中指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空调基本是去年冷冻年度结束后的库存为主,即使是新上市的空调产品其制造原材料也来自于工厂预先的储备,因此今年春节后的钢铁原材料涨价因素体现还需要一定的周期,预计会在半年后的产品上得以体现。
“对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国美、永乐、大中完全可以协同上游制造厂家,通过现金采购、大单采购、包销定制等方式,在供应链环节上进行消化。”国美集团副总裁王俊洲表示。
尽管如此,“厂家全都希望涨价,而且不可能不涨。”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空调企业负责人表示。
事实亦如此。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透露,目前空调制造成本上涨了10%左右,格力会保持价格政策的灵活性。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表示,今年空调涨价是大势所趋,志高空调铁定涨价,涨价幅度将视市场而定,平均单价估计将维持在2500元-3200元之间。而记者从渠道方面获悉,海尔空调早已涨价2%,格力空调涨幅为7%,美的空调涨价达一成。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空调在2006年夏季曾经直接上涨了20%左右;而后厂家采取了“一点点调整”的策略,使整个白电产品在2007年又不知不觉上涨了10%左右,比2006年增长约200元/台。
结构性涨价更易被接受
“消费者对价格都很关注,尤其是涨价。很多人都无法接受。”据悉,涨价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就地涨价,即直接提高单品价格,二是结构性涨价,即借推新品变相提价。消费者普遍更愿意接受第二种方式。
王俊洲表示,从空调性价比方面分析,新技术在新品上应用,是价格提升的主要因素。“2008年,节能、健康、环保三大因素将成主导因素,将从以往的价格竞争过渡到价值竞争。”松下空调广州分公司执行总经理李仁文表示。空调企业也纷纷以静音、节能环保、健康、时尚等各种花哨的功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以此作为新品价格上涨的条件。
尽管如此,低价机依然最受消费者的青睐。据国美销售系统上周的统计数据,销售排名第一挂机的是海尔的一款2229元的空调,接着是美的2198元空调、格兰仕1990元空调、格力2688元空调。销量前十名的空调当中,大多为2500元左右的低价产品,最高价的仅为松下的一款2999元。
行业结构调整加剧
“空调行业今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不具备规模优势、成本控制能力不强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东海证券研究员刘俊认为。
安信证券研究员吴美萍指出,成本上涨对空调龙头企业业绩的影响不值得担心,相反,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和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他们执行的高库存政策及淡季保持旺季的产量,使得其在成本上具有竞争力。
李兴浩也暗示了这一点:“今年家电产品的普遍涨价是大势所趋,并最终将影响到整个空调行业的整合。”美的方面也承认:“我们不太担心成本上涨的问题,这会洗掉一些生存能力差的企业。”
国美《研究报告》指出,国内空调市场品牌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空调品牌与2006年相比,由52个减少到33个,为获得相对优势,2008年空调企业之间的竞争会相对集中在产品技术和研发提升上。从产品架构上来说,外资空调品牌专注于高端产品的研发,松下、三洋、三星、LG明确提出高端战略,三菱、大金则致力于超高端产品推广;内资空调品牌海尔、美的、格力高、中、低端产品全面出击,志高、海信、春兰等则主打中低端市场。本报记者谢晓婷
1 钢
铁矿石价格上涨65%.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单套挂机空调钣金件成本估计上升10元左右,单套柜机上升约30元。
2 铜
预计3月铜价将突破70000元/吨,比2007年10月的56000元/吨,上涨了近30%.折合到每套空调上,预计上涨20-50元。
3 电机
确定2008年基价时矽钢片的价格为6280元/吨,现矽钢片价格为7350元/吨。
4 原纸
瓦楞原纸去年12月的价格为2800元/吨,1月底上涨到3400元/吨,目前上涨到3800元/吨,估计高价会持续到5月初;挂机包装单套,成本预计上涨4元左右。
5 变压器、扼流圈
变压器、扼流圈等涉及矽钢片和铜的元器件,价格也将上涨。
6 压缩机
压缩机行业涨价已基本成定局,预计3月份的涨幅在30-60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