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成都来发展软件外包,我算是选对了地方。”陈晋川庆幸地说。
两年前,时任创智国际副总裁的陈晋川离开创智国际,到成都创立国通软件资源有限公司(下称国通资源)。
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国通资源的员工已经接近150人,营收接近300万美元。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在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当下,将公司设在成都,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这种影响。
浪潮集团品牌推广中心主管左佰臣向记者表示,软件外包产业遭受着双重压力:一重压力来自于人民币升值,另一重压力来自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升,CPI指数上涨,员工要求加薪的呼声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支出以人民币结算,而收入以美元计算,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双重挤压。
陈晋川认为,软件外包其实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是最大的成本,面对国内外产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国内软件外包产业有进行梯度转移的可能。
有业界人士表示,国内软件外包产业的第一极是大连和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是第二极,西安、成都、武汉等则被认为是第三极。在陈晋川看来,在类似于成都等地区发展软件外包,人力成本可以较好控制,一方面,员工流动率较低,易于培养骨干员工;另一方面,员工工资水平较低,可以降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成都市高新区要求国通资源借助产业梯度转移的良机,在5年内将软件外包业务的营收发展到1亿美元。
内外压力
陈晋川对记者表示,面对目前国内外产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各种类型的软件外包企业所遭受的影响并不一样。
据陈介绍,软件外包业大致分为下面几类:一类是数据录入,这是行业中利润率最低的一类业类;一类是不负责程序设计、系统分析等高端环节,仅负责编程的业务,也就是传统的所谓“coding”;另一类是负责程序设计、系统分析的业务。
中国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包方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其中来自日本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是“coding”业务,而来自美国的软件外包业务以上述第三类的比重较大,而第一类业务则来自日本、美国的都有。但不管是哪种业务类型,或发包方是日本还是美国,都是美元或日元结算,因此,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企业所受的利润影响较大。
以“coding”业务为例,每个程序员一年能产生营收1.5万美元的业务,当汇率为1美元兑8.2元人民币时,1.5万美元合12.3万元人民币;当汇率为1美元兑7元人民币时,约合10.5万元人民币。“coding”业务的行业平均利润率约为20%,受人民币升值影响,“coding”业务的利润率已大为缩小。
左佰臣认为,由于CPI指数上升的影响,企业面临很大的加薪压力。特别是那些2005年之后毕业的员工,在现有的工资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他们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
以四川长虹这样的制造厂商为例,车间生产工人4年前的工资水平为每月600元至800元,现在已经上涨至1200元至1500元。
记者采访获悉,2007年,大连一个做“coding”业务的工程师的平均月工资在3500元至4000元之间,而目前这样的工资水平已经很难有吸引力。
陈晋川认为,软件外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员工平均月薪4000元计,年薪接近5万元,这就占去了其所带来营收的40%,在软件外包企业的总成本中则占去了60%,因此,任何一项加薪或增加人力成本的行为,都将极大的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就是说,在人民币升值和加薪压力下,人力成本将成为软件外包企业的难以承受之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统计,2008年1-2月,我国软件产业效益出现下滑,共实现利润总额68.6亿元,同比下降4.6%。其中特别提到,效益下滑的原因包括:一是,2008年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下滑,对软件产业的需求产生一定影响;二是,人民币继续升值,不但增加了软件外包的成本,而且造成以美元结算的外包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外包企业的效益;三是,软件产业规模效应显著,大型外资软件企业加强了对国内市场大客户群的竞争,部分中小型软件企业效益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