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有关发光二极管(LED)的“337调查”申请正式立案,包括4家中国LED厂家在内的全球30家企业均收到ITC发来的诉状。这些企业在美销售的LED和激光产品涉嫌侵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Gertrude Neumark Rothschild的一项专利(专利号:5252499)。
记者从ITC网站了解到,此次“337调查”的涉案企业范围非常大,包括LG电子、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索尼、夏普、索尼爱立信、东芝等国际知名品牌均在名单之内,而涉案的4家中国LED厂商则是超毅光电子、佳光电子、广州鸿利光电子和深圳洲磊。
尽管超毅光电子、佳光电子、广州鸿利光电子和深圳洲磊等企业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对于正在兴起的中国LED产业而言,此次“337调查”的冲击波不容小觑。
4月18日,在中国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牵头下,广州鸿利光电子和深圳洲磊两家涉案企业决定联合应诉。
索尼等30多企业涉案
据记者了解,今年2月20日,Gertrude Neumark Rothschild教授要求ITC对短波长发光二极管启动“337调查”,并申请普遍排除令和停止令。ITC共确定了中、日、韩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34家涉案企业。
当时,业内曾猜测这是一起针对以索尼为首的蓝光阵营的“337调查”。然而,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很快表示,“索尼的蓝光技术中有很多项专利,这次发起调查的原由是一项LED的基础专利,显然这与蓝光阵营无关,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被诉讼。”
根据国家商务部网站的有关资料,美国企业可以利用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该进口产品开展行政调查;如该调查结果属实,受到侵害的美国产业可以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该产品对美国的进口和销售。
近年来,国内企业遭受的美国“337调查”的情况迅速增加,范围也越来越大,电池等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都曾经成为“337调查”的对象。如今,在国际贸易领域,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利用337条款并非为了防范国外专利侵权行为,而是为了将国外相关企业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未来LED市场最大的领域将是照明市场,如果能够完全代替萤光灯,潜在的市场规模将有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估计到2010年,整个中国LED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
此次“337调查”并不是企业发起申请,涉案企业的范围也很庞大。然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次涉案的中国企业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如果一旦应对不利,对整个国内LED产业而言,将带来发展变数。
对于国内1700多家LED厂家和上游芯片厂商来说,这次受到诉讼的4家企业如果被判侵权,那意味着ITC可能发布“普遍排除令”,即在原告专利有效期内,中国企业生产的发光二极管,及含发光二极管的下游产品将被全面禁止对美出口,届时涉案总金额可能会从目前的1亿美元上升到几十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