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行证
  • 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卖场资讯

国家节能补贴政策月底到期 翘尾效应下半月突显

2013年05月28日 10:56作者:来源:大众网

5月16日,国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将于本月底到期,目前没有新的方案。业内人士预计,节能补贴政策到期将掀起家电市场节能产品抢购热潮,5月下半月“翘尾效应”将会十分突显。

516日,国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将于本月底到期,目前没有新的方案。业内人士预计,节能补贴政策到期将掀起家电市场节能产品抢购热潮,5月下半月“翘尾效应”将会十分突显。

   实施近一年,节能补贴功成身退

201261日,国务院正式启动惠民补贴政策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家电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也带来了家电企业产品销量迅速提升。中怡康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节能惠民工程政策带动3270万台高效节能家电的推广,拉动消费需求1154亿元。

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家电市场销售总规模3326亿元,同比增长19.45%。其中,彩电零售额累计销售496亿元,同比增长40.82%,冰箱零售额累计销售202亿元,同比增长29.51%,洗衣机零售额累计销售151亿元,同比增长19.07%,空调零售额累计销售229亿元,同比增长38.02%。数据创历史新高,远超行业预期,节能补贴功不可没。

然而,也有家电行业研究人士指出,补贴政策固然促进了家电的销售,但在很大程度上对家电市场也造成了不小的透支,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家电行业固有的消费周期。且不论节能补贴是否造成了家电行业产能过剩等种种问题,国家政策补贴拉动家电内需的目的已经达到,节能补贴也终将功成身退。

   31日正式到期,消费者纷纷抢搭末班车

随着531日的临近,节能惠民补贴政策也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进一步刺激了节能产品的热销。来自苏宁的数据显示,从五一至今,苏宁各大门店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享受节能补贴的产品销售异常火爆,比之前至少多卖2-3倍,由此带动苏宁全门店销售同比增长50%,其中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的增幅达到80%

记者近日走访了附近一家苏宁门店发现,尽管并不是节假日,前来咨询、购买节能家电的消费者仍络绎不绝。正在彩电区选购产品的王女士向记者介绍说:“本来想着国庆再买,但听说到时就没有节能补贴了,所以今天就先买了。能省好几百,还是很满意的。”和王女士同一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大家纷纷抢搭节能补贴末班车。

同时,记者在苏宁门店看到,针对节能补贴的促销也在火热开展中。空调区导购人员向记者介绍,本周周五至周日还将结合节能补贴倒计时,开展“万人空巷抢空调”的大型促销活,届时95%以上的空调产品都可享受一口价团购特惠,持苏宁员工内购卡的顾客更可独享超低折扣,除此以外通过与海尔、美的、惠而浦、海信、约克等众多知名品牌厂商联合让利消费者,共同推出多款惊爆特价机产品,1P单冷挂机节能补贴价仅售1399元,某名牌1P冷暖挂机节能补贴价1499元, 1.5P冷暖挂机节能补贴价也仅需1699 元。

另外,随着国家节能补贴政策到期及夏季冰箱产品的旺销苏宁冰洗事业部总经理吴丁剑宣布,将在524日至31日联合多家冰箱知名品牌开展抢节能冰箱的大型促销活动。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梁海山、西门子中国区副总裁王伟庆、海信科龙副总裁王云利、美的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佘俊波等均表示将对苏宁进行独家货源、资源支持。苏宁将在节能补贴结束前,以国家补贴、工厂补贴、苏宁补贴等多重补贴,搭乘节能末班车,让利广大消费者。 

   苏宁提醒:购买节能产品、领取补贴要趁早

由于节能补贴政策即将到期,许多消费者赶在补贴政策截止前消费,加上前期购买节能补贴产品还未及时领取补贴的消费者,近期前来办理补贴的人数成爆炸式增长,节能补贴领取工作量不断挑战着主要办理点的容量极限。“今天一大早就来到苏宁门店领取节能补贴了”,家住郊县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昨天苏宁客服电话提醒他尽快领取补贴,“本来想周末过来领取的,但听说下面办理节能补贴的人数会进一步增加,就赶紧过来了”。记者看到,领取节能补贴的收银窗口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同时,记者发现,在苏宁门店醒目位置贴出领取节能补贴的提示。“我们已安排专人逐一电话通知还没有领取节能补贴的顾客尽快到店面办理”,门店店长告诉记者,“此外,我们专门增设了3-4个节能补贴办理绿色通道,确保让顾客在节能补贴的期限内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

责任编辑:曾静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