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洒热血写春秋——记庆云县电业公司共产党员胡月强

2016-04-20 09:13:00来源:大众网作者:

  胡月强,男,48岁,中共党员,曾任庆云县电业公司供电所所长近二十年,现任教育培训中心主任;1985年参加工作,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电力系统先进个人,同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被德州市授予“新长征青年突击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他从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是个出了名的乐天派,为人随和,待人宽厚,心直口快,公司上下、男女老少没有不开玩笑的,是公认的大好人;他被称为“多产作家”,近几年,发表在国家、地方级报刊上的各类作品200余篇,同事们戏称他“胡编”;他淡泊名利,乐观向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实际上是个“没肾没脾”的人。

  60后的胡月强,生长在贫穷落后的农村,见证了父辈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勤劳作。

  命运的改变让他猝不提防。1985年的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为了一名电力工人,上班分配到任桥供电所。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曾不止一次对父母发下“宏愿”,一定好好表现,混出个人样儿来。那时单位文化程度高的人少,高中生还比较“吃香”,两月后当上了会计。开始他对业务一窍不通,着急上火,愁得夜不能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坚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买来专业书,夜里苦学,弄不懂得就去请教老会计。当会计两年不差帐、不差钱,得到领导和同事们一致好评。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两年后,这个初出“江湖”的后生,被提拔到所长岗位上。二十六岁当所长,在“经验主义”主宰的那个年代,不光是同事们看不惯,领导也有些担心。初上任他踌躇满志,决心大干一场,给父母、领导和同事们看看,什么叫“后生可畏”。从一个被领导者到领导者,角色已转变,所承担的责任更大了,更何况还比较“青涩”。业务不熟,经验不足,手下都是些父辈级的老师傅,一时没了主心骨。他暗下决心,只要坦诚待人,踏实做事,尊敬老师傅,依靠老师傅,不摆官架,不耍官腔,不说脏话,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果不其然,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老师傅们的热心帮助下,各项工作在全公司名列前茅,成功地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电力系统先进个人,同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胡月强,深知肩负的责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决心绝不辜负领导的厚望和同事们的信任,时刻准备着,为所钟爱的电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997年因工作需要,被调往庆云十一万变电站任站长。

  庆云十一万变电站,是庆云县唯一一座高等级的变电站,肩负着全县的供电任务,当时脏、乱、差,人员松散,管理混乱,存在着很多的隐患,他到任后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先是对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治理,对设备存在的隐患进行了细致的排查,后又结合春检进行了消缺。针对值班员工作作风,对事不对人,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定了周、月度例会,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经过半年不断的综合治理,站容站貌焕然一新,大家的精神状态和敬业意识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年底收到了市公司的表彰,并被德州市授予“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胡月强被授予“新长征青年突击手”光荣称号。

  最让胡月强感受颇深和难以释怀的当属在后张供电所的三年。1999年正是农网改造冲刺的时候,该所管辖70个村,尚未动工,当时村民和村里负责人对国家的惠民政策,不甚了解,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工作很难开展,他调到该所,可以说是临危受命。面对严峻的考验,不气馁、不退缩,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分昼夜,披星戴月带领大家走西村访东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苦口婆心陈述改造的利弊,累得人瘦脸黑眼窝陷,回到家妻子心疼又担忧,不住地劝慰:“干不了别干了,咱不能为工作把命都搭上……”

  不经苦修难成佛,不经淬火的铁,成不了一块好钢,领导的期望,同事的重托,让他意志更坚,斗志更强。经过和大家商榷,一致同意,实行责任制,一人组织一个施工队,多劳多得,按工程量多少发放工费,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历尽半年鏖战,70个村农网改造终于宣告竣工,自此,后张供电所的工作步入正规。是年,荣获公司先进集体。

  正当他乘胜追击、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时,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个月后,因心力交瘁患上了严重的肾病,不得不做了右肾切除手术,痊愈后,他带着“满身硝烟”,拖着“伤痕累累”的病体,告别了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们,调回了公司机关,分别时战友们依依不舍,泪眼婆娑,一一握手互道平安。从此,二十载风风雨雨的基层一线工作生涯宣告结束。

  调回机关,压力小了,工作相对“清闲”了许多。一天,他随手翻阅桌上的《山东电力报》,一篇“电嫂的情怀”的散文跳入眼帘,仔细阅读后,心里不由得“忐忑不安”,一种久违的感觉袭上心头。“一文点醒梦中人”,于是乎萌发了“重操旧业”的念头。初尝试总觉得力不从心,冥思苦索鼓捣出几篇拙作发出去,其结果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最后经过不懈努力,处女作“荷花仙子”终见报端,从此一发不可收,更坚定了创作的信心和决心。他经常挑灯夜战,工作之余下基层采访。一次,去供电所采访一名农电工,在回来的路上,突然被疾驰而来的一辆面包车撞飞了……第二天在急救病房苏醒过来,隐约听见妻子和家人们低声抽泣。经检查他除了肋骨骨折和腿脚多处受伤外,脾脏破裂,必须抓紧做摘脾手术。手术后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急于安慰妻子和家人:“没事儿,我死不了……”

  在住院的日子里,同事们接连不断的来探视,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管子的胡月强,伤情渐渐好转,不由又“原形毕露”,和同事们开起了玩笑。

  两次遇险,胡月强差一点去见马克思,痊愈后又风风火火投入到工作中去。至今,已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百余万字。作品频频刊登在《山东电力报》和《山东电业》上,其中散文“月饼”荣获山东省新闻副刊银质奖,“贪酒的父亲”获全国暨海外华人小小说大奖赛三等奖,不断有论文刊登在《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国家电网》上,散文也经常被《国网》报刊登。为提高庆电形象和知名度,促进公司发展尽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余生换新天。经过两次沉重打击的胡月强,身残志不残,不但没倒下,反而越挫越勇,越活越强。多舛的命运让他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后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合格的共产党员。有生之年,他决心在有限的人生道路上,用无限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去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电力事业奋斗终身。(山东省庆云县电业公司 孙卫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utoelec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