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荷兰奶业成功之道 全产业链是关键

2016-05-06 13:58:00来源:中国网作者:

  近日,备受关注的第七届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与会专家建议,为了尽快提升中国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一是要做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二是政府要做到对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无缝监管。对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在发言中强调,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无独有偶,农业部奶办主任王锋此前也表示,加强奶业国际合作是中国奶业的一项重点工作,要通过奶业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2016年荷兰奶业考察项目,广泛邀请中国奶业人士参加。据悉,这是中心自成立后组织的第8期荷兰奶业考察。

  荷兰奶业全产业链里的大文章

  说到奶业,几乎到了言必谈“产业链”的局面。究竟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可以称之为全产业链?荷兰著名的“从牧场到餐桌”奶业全产业链理念给出了值得参考的答案:牛奶和乳制品的品质取决于其生产端质量,意即奶牛的品种、饲料、健康和动物福利;奶农、生产资料供应商和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加之前沿科技创新、严格的政府监督和法律约束——荷兰奶业的成功是整个产业链各方精诚合作进行创新的结果。那么,荷兰奶业全产业链里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使得这支橙色军团受到了全球奶业人士的瞩目?

  首先,奶农“拥有”乳企。在荷兰,奶农都是自愿自发组成合作社来经营奶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是由奶农给公司提供牛奶,公司用现代化的工业和科技将牛奶加工成各种乳制品出售。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是世界著名的乳品企业,也是本土典型合作社机制的代表,在欧洲有超过一万多个自家牧场和两万名会员奶农。公司设有13人组成的监事会,其中9人来自于合作社董事会。合作制的好处在于,奶农利益跟企业紧紧捆绑,每个奶农都是公司所有者,在享受公司业绩带来的红利和股权的同时,也有权决定公司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方向。

  荷兰“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合作发展模式

  其次,荷兰奶业配备有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涵盖了奶牛繁育、饲料营养、动物健康福利、牧场设备和畜舍环境等众多领域。例如,全球领先的乳品检测机构Qlip作为完全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其高效、专业、可靠的分析手段,在产业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监督作用;世界著名奶牛育种公司荷兰CRV根据Qlip的数据,向奶农提供牛群健康报告和良种选用建议,帮助农民提高牛群的质量和品种改进;在消费和金融端,著名的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为荷兰全国牧场主提供了90%的农业贷款,有力支持了荷兰奶业稳定的发展和进步。

  除此之外,荷兰奶业的产学研结合非常紧密,非常典型的就是由公司、政府和大学及科研机构组成的“金三角”,三方各司其职,同时保持联系和合作,满足消费者对品质需求的同时,不断的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对于全球乳品行业来说,荷兰被誉为欧洲乳业研发的“大脑”。其中,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周边的食物硅谷(Food Valley)聚集了大量食品研发机构和食品公司,并活跃着15000多名乳业研究人员。企业和研究人员沟通紧密,相关研发都是针对产业需求而设计,每一次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对奶业进步产生直接影响。

  不容忽视的是,依托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荷兰奶业建立了相关的可追溯机制和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保证了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其中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制定了Foqus星球计划等一系列乳品全产业链质量和安全控制标准及规范来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该计划涉及许多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如饲料、兽药、以及各种添加剂的认证使用,粪污的处理、循环利用,包括饲草用地的施肥数量和时间。大多数企业体系均高于以高于欧盟相关标准,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能从食品安全、质量、员工安全及环境四大方面保障“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安全和质量。

  Foqus质量管理体系

  中国奶业向荷兰看齐?

  中国奶业既经历过快速增长,也有徘徊不前的滞胀之时,而就目前来看,整体发展仍然滞后。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奶业还处于“寒冬期”,大部分奶农处于赔本经营的局面,中国奶业仍需长足发展。而好的消息是,从近年来中国规模化牧场的调研情况来看,中国奶业有逐步向荷兰等奶业强国看齐的趋势。

  (数据出自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发布的《提效、降本 实现中国奶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一组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欧盟/荷兰的原奶质量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奶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中国奶业打开国门,不断走进奶业强国,带回新的理念、技术,以此作为中国奶业完善与发展的基础与外源,在这方面,刚刚成立两年多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一直助力中国奶业的对外交流,努力邀请更多的中国奶业同行和朋友,同赴荷兰本土考察,汲取当地奶业先进经验,感受荷兰奶业文化。2016年正值郁金香花开之际,您是否可以随我们一同开始闻香识奶牛呢?

  曾经参加过中心荷兰奶业考察团的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成先生表示,同样作为农业大国的荷兰,它的人均耕地比中国还少,但每年却可以产出1200万吨的优质牛奶。这背后的文章,全产业链模式、质量管控体系,结合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包括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都对中国奶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荷兰奶业考察团合影(一排左四为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

  来自内蒙古圣牧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石小平场长,他坦言荷兰奶业考察体会颇深,“考察回国后,我第一时间就整理好学习的成果,为牧场所有的员工进行了培训。特别是在牧场的管理流程和现场管理上,针对牧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培训学习的知识,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管理。牧场由我参加考察前的单产31.5公斤,到我考察回来后提高至34.3公斤;并且在集团20个牧场中年底评比第一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奶业国际合作交流的新锐力量,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连续组织荷兰奶业考察,无疑是看到了中荷在奶业领域合作的无穷潜力。为了更好地把荷兰先进的奶业知识引进国内,除了组织考察工作,中心还通过面向全行业组织技术培训、讲座、报告等,将技术成果传播给业内人士;同时在国内建设奶业技术中心(示范牧场),将科技研究、成果示范、技术培训、知识传播等功能集于一体,为中心科研创新和成果推广搭建平台。中心希望,通过组织多元化的合作交流推动中荷奶业更加密切的合作,将有助于加速中国奶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utoelec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