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O2O服务成为互联网企业下一个战场。
通过手机叫外卖,十分方便。
除了“叫车”逐渐习惯用手机App外,如今,生活中什么服务开始“抢占”你的手机屏幕?
日前,记者采访发现,专注于餐饮配送的O2O继专车后成为另一个在白领中逐渐流行的O2O服务——坐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动动手指,就能下单不同餐厅的外卖餐饮。
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的O2O市场中,餐饮行业市场份额占比43%,居首位。预计到2015年年底,我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餐饮O2O服务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争抢的下一个市场。
多品牌为卖点 平台式服务
白领Vita的手机里下载了不少外卖App,订餐后会有送餐的短信提醒,包含送餐员的电话等信息。相比以往需要“收集”不同餐厅的外电单,或者只能选择周边少数餐厅的日子,这些外卖App为Vita确实带来不少方便。
送外卖O2O并非“新鲜事”,早年,在传统写字楼区或校园周边,一些做街坊生意的小店和国际连锁快餐店,就能提供外卖。不过,这类的外卖都是店里负责送货的。如今,火热起来的外卖O2O服务平台则是走互联网路线——将众多餐饮品牌“集合”起来,以平台的形式提供物流送餐服务。“像星巴克的饮品,现在都能送外卖了”,白领小岚告诉记者。业内人士表示,在一、二线城市,要吸引白领,平台上有什么品牌,非常重要。
日前,易观智库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线外卖成交订单高达1.76亿单,同比增长340.8%,增速惊人。三个细分市场中,校园市场占比最大,为67%,而客单价和稳定性更高的白领市场占比迅速提升至28.5%,有望成为下个主要战场,家庭市场则占比不足5%,未来有待开发。
然而,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白领Vita却发现一些新问题,“每单只能叫一个商家的餐饮,若是叫多几家,快递费都挺贵的。在办公室里每次都要找同事凑单”。
此外,记者采访中发现,“餐品的温度保持不好”、“送餐时间过长”、“起送价太高”、“快递费偏贵”等成为不少用户诟病的地方。
为了缓解高峰时段配送压力,有外卖O2O平台方面就推出新的物流系统,供商家配送人员使用,平均每单送达时间缩短15至20分钟。
“烧钱”大战 盈利模式尴尬
外卖领域竞争的残酷程度,绝对不低于打车软件。巨头的纷纷入局,似乎证明了对这一行业的“钱景”看好。
据悉,美团网计划筹资超10亿美元,准备在外卖O2O领域“大干一场”。日前,广州本地一家外卖O2O团队“一号外卖”获得了数千万天使投资。今年初,“饿了么”宣布获得3.5亿美元E轮融资,当中有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的“背后”力量。据最近消息称,百度外卖将完成两亿美元的融资。获得这一轮融资后,百度外卖的估值将达到8亿美元,高出今年初“饿了么”的7亿美元估值。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餐饮外卖市场将达到万亿元以上的规模。根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半年来,各路资本大鳄从垂直细分市场带入这个领域的资金已达数十亿元。
一方面是火热的“融资”市场,但回归到平台最本质的营运。业界分析认为,这个看似“门槛低”的行业的外卖O2O平台,要真正做好却不容易。外卖O2O远不是建一个网站,导入流量,再进行线下推广这么简单,还有物流运输、对外扩张、团队管理等。
同时,在目前外卖平台中,不乏自建物流配送队伍,但多数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撑,以及对路线规划。尤其是自建物流是一个庞大的成本投入,有业界人士算过一条数,按每笔订单6元的配送费计算,一个配送员配送20笔订单一天,一个月上班26天,也只有3120元。显然,在一二线城市寻找配送员,需要后台更多的补贴。
毋庸置疑,本身拥有强大互联网资源,例如地图系统、商家资源、物流系统等的巨头更具有优势。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外卖020业务依然走的是规模效应,在未来积攒起用户规模、流量效应之后,外卖平台做业务分发、广告变现、会员服务等,将会是未来趋势。
提醒:安全卫生隐患需关注
对于这类外卖O2O平台,除了便捷外,还有哪些我们难以察觉的问题?有专家表示,食品的安全卫生是送餐App存在的隐患,需要引起关注。“实际上,并非任何餐饮企业都具备外卖资质。餐饮企业需要具备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但很多送餐App上无法了解这些信息,找不到相关的资质。”事实上,一些餐厅采取“轻资产”运作,连实际经营场所的信息都难以把握,送餐APP也鱼龙混杂,对于消费者求证、还是对监管部门管理来说,都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不同的食品配送需要不同方式,有的适合冷链、有的需要热链,与之对应的是专业的冷藏箱或保温箱。但不少O2O企业的配送方式较为落后,或是单冷链、或是单热链,甚至有的直接用普通塑料袋配送,这都会增加食品变质的风险。配送人员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食品的卫生情况,目前,用户无法通过网站、App、公众号或当面交易时辨别。
食药监管部门曾发布过网络订餐风险提醒:各色凉拌菜、海鲜刺身,乃至提拉米苏、布丁等甜品,都属于不适宜外卖的行列。因为此类产品本身在生产过程中就容易被细菌污染,随着气温和湿度增加,在配送过程中遭遇二次污染或变质的可能性不小。(记者 文静、冯秋瑜)
初审编辑:曾静
责任编辑:魏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