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0年前新媒体只是点点星火,那么,时下的业界已然成为燎原之势。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媒体革命。新媒体不仅以超越时空、互动共享的超强基因,颠覆我们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而且也快速崛起为新的产业。美国《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它无处不在和纵情表达,改变了传媒的秩序。
在韩国首尔三星公司多媒体中心浏览华声在线首页
体制蝶变,八年铸一剑
应对变局,各地传媒集团纷纷亮剑新媒体。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欣喜地迎上前去,与之共舞。于2001年创办了湖南在线新闻网站,开始了新媒体尝试。
2006年4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出台支持湖南在线发展的4项共18条决议。决定实行公司化运营,以体制、机制创新来吸纳人才、激发创造,以优秀人才队伍为基础,实现内容创新和营销创新,形成以华声品牌为支撑的可持续盈利模式,力争2至3年内组建华声新媒集团,进而实现上市融资的理想,大胆探索省级党报网站市场化的路子。
市场化运作就是要停血断奶,贴近市场,迎接挑战,参与竞争,低成本扩张。这种源于生存本能和发展责任的危机感,释放了湖南在线的创造力,当年就建立起完整的绩效考核机系,职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不仅卖广告、卖内容,还要内容增值和营销媒体,更要用营销力和市场占有率衡量我们的产业化实践,”由新闻资讯提供者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转型之旅艰难启程。
市场化体制一经确立,湖南在线就急切试水资本市场。2006年6月,在北京创办了华声在线新闻聚合网站,作为其全国乃至全球战略的桥头堡,这在全国同行中还是首例。之后不久,又用经营股权置换的方式,为旗下《华声》杂志筹得数百万的创办经费。
有了体制创新之优,加上资本市场的青睐,湖南在线又以年薪几十万元的待遇引进了一批包括媒体运营、营销和技术方面的专家专才。加盟人才的实战经验、阅历视野、整合能力又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和营销创新。市场化成果开始显山露水。
2008年,华声在线与湖南在线整合,更名为华声在线,取 “华章溢彩,声先夺人”、“传播中华声音”之意。以湖南为基地,北京为运营中心,在赫尔辛基设立了欧洲办事处,以做强做大为目标,全面提速市场化战略。2009年,由“报网互动“而“报网融合”,将旗下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与湖南最大的户外媒体公司每天传播网等整合,构建了一个覆盖报纸、网络、杂志、手机、视频和户外广告等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市场化的实战,华声在线锤炼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懂营销的团队,初步形成了事业发展的“斯巴达克方阵”。在内容创新方面,华声在线连同旗下的华声论坛、华声精英博客、华声娱乐等几大板块在宣传湖南、营销湖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都有在业界叫得响的报道策划,每年都因内容优秀而获奖。在营销创新方面,华声在线的全媒体营销逆势扩张,签约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成长型企业。华声在线还利用世界金融危机开拓海外市场成本较低的契机,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多家欧企中国市场营销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连续三年,华声在线的收入和盈利都以两位数速度增长。在技术创新方面,华声在线新媒体技术研究院推出的一系列业界领先的实战技术产品,有力保障了内容发展和营销需要。
作为国内唯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网络媒体,华声在线的发展广受关注。不止一次,投资商愿出资百万美元购买华声在线的注册商标和英文域名(www.voc.com.cn)。华声在线也获得2006年度创新媒体奖,2007年度最具投资价值的网站,2008年度中国优秀报社十佳网站,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十大品牌,2008年度谷歌搜索十大中文社区。今年又获全国地方网站创新发展杰出品牌奖,并当选为全国网络传播联盟理事会轮值主席。
回眸华声在线的八年来的成长轨迹,体制创新就像一根红线,串引起内容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人才创新等一颗颗珍珠,打造成了价值不菲的项链。见证了华声在线从小到大,全媒体营销业务从无到有,一步步对接资本市场的历程。体制因华声而灵动,华声因体制而美丽。8年前,形单影只,现如今,旗帜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