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消费的大众化,手机种类、功能的不断增多,有关其质量和服务的投诉也日益上升。据市消委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7年有关手机方面的投诉连续4年居单项商品投诉之首(2005年除外)。其中2006年手机投诉占年度总投诉的13.26%,2007年上升为13.62%。市消委会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揭露手机行业存在的三大问题。
手机质量最多投诉
在2007年的手机投诉中,质量问题投诉占手机总投诉的78.56%,主要集中在通话质量差,有杂音,音量小,自动关机,黑屏,死机,反映缓慢,按键失灵,电池待机时间与宣传不符,液晶屏显示异常等。
郭小姐是做保险业务的,因为手机质量问题让她错失好几笔业务,让她非常不满。据反映,前年10月她在某通讯店购买了一部品牌手机,不久就出现经常性死机、白屏、无法接通现象;于是去年2月她更换了一部同品牌手机,该手机又连续出现同样问题,并在2007年下半年维修两次。郭小姐说,“有时手机明明显示信号满格,但就是没人能打进电话。对方拨打号码后得到的提示常常是‘关机’或‘不在服务区’,客户不知情,就找别人了。”郭小姐要求退换手机未果故投诉。
售后服务成为投诉焦点
在手机投诉中,始终有一个焦点,就是售后服务,涉及问题有:一退机难,手机“三包”规定,售出之日起7日内,移动电话机主机出现《移动电话机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故障的,消费者可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但这时商家往往以各种理由不退。二维修手机时不提供备用机;三不提供维修记录;四服务不及时、多次维修仍有问题;维修收费不合理等。
去年2月18日万先生在关外一通讯电脑城购买了一部CECT手机。第二天就发现手机照相功能不能正常使用,要求商家退换货,商家却以手机刮花为由不给退换。同样的,张先生去年1月6日在华强北购买了一部型号为ZT618的中天手机,使用六天后发现有自动关机等问题,12日要求商家更换同型号手机,商家以无货为由推诿,后经修理仍无法使用,张先生认为手机有严重质量问题,协商退机未果。
假冒伪劣机扰乱市场
此外,销售来路不明、假冒、水货、改版、以旧充新、以次充好的手机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仅去年就比前年上升89.47%,主要反映在:手机没有入网许可证;手机串号与机身号不同;出售翻新机、水货等非正品手机;假冒某品牌手机等。
李先生日前在某手机城购买了一部索爱750C手机。回家后,李先生发现手机电话簿里有100多个不知名的号码,第二天李先生到该手机城要求换机,商城负责人表示,手机里面有号码是正常现象。去年底,罗先生在某商店购买一部诺基亚N80手机,购买后一天手机就出现死机问题,罗先生咨询诺基亚客服,得到的答复是N80手机还未在内地销售,与商家交涉要求退货遭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