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吴克(右)和TD-SCDMA技术论坛代理秘书长王静(左)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吴克
近日,由新浪科技携手TD-SCDMA技术论坛联合举行的TD-SCDMA 厂商高层系列访谈开始举行,作为系列访谈之七,新浪科技特意邀请TD-SCDMA论坛的代理秘书长王静博士作为本次系列访谈的主持人,对从事TD-SCDMA测试的全球著名测试仪器公司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吴克等进行了访谈。
嘉宾简介
吴克先生: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总经理
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工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曾任中信澳大利亚公司项目经理和墨尔本大学客座研究员,德国W&G 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总经理。1999年出任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兼总经理。
杨少峰先生 :现任罗德与施瓦茨中国研发中心经理,负责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演进、市场和业务战略的研究与推进等。在射频测试、系统技术、软件工程等领域工作多年。
汤日波先生:现任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业务发展经理, 负责公司市场及技术战略, 市场规划, 新业务发展, 并负责国内分销商管理。多年参与射频/微波测量, EMC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及市场工作。
以下为访谈实录:
罗德与施瓦茨在中国
王静:TD论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跟新浪联手做了TD企业高层系列访谈,主要是组织TD产业链的成员单位,就TD方面的策略、中国3G的策略做一个交流,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六期了。
吴克:我看到了,挺不错的。
王静:今天非常高兴吴总能够抽时间跟我们一起聊聊这方面的问题。至少半年以前,测试仪器仪表还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虽然国内也有相关企业在做,但我有一个观点,TD这种前无古人的事情——既没有现成的网络,也没有其他厂家做过,还是希望有一流的国际企业进入测试仪器仪表行业,为TD把把关,把这个事情推上去。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作为TD领域较早加入论坛的企业之一,目前在德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在中国的情况呢?
吴克:非常欢迎你们到R&S做客。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大家可能知道,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是一个世界知名的德国测试与测量仪器仪表公司,从1933年创立至今已经有75年的历史,所有的产品都是围绕射频技术展开的,包括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的各种测试与测量设备,测试系统,另外还有其他的产业,像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专用无线通讯系统等。除此之外,我们在中国很重要的一个市场是无线电监测与无线电测向系统。目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全省各个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有采用R&S公司的产品。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对空中无线电的管理和对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我们提供的就是无线电监测系统。另外一个很大的业务领域是广播电视发射与测量,包括广播电视发射机,与广播电视有关的的监测与测试设备等。
王静:医疗方面不做吗?
吴克:不做。
王静:那主要是在无线方面?
吴克:我们最强的就是在无线通讯、移动通信、视频测试和研发方面的测试与测量设备。
我们另外一个比较强的领域是电磁兼容,这也属于射频测试,现在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有电磁辐射的问题,都存在干扰和抗干扰的问题。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供应商,在这个领域我们是非常有优势的。除此之外,像移动通信,一致性认证测试系统,如GSM、WCDMA, CDMA、CDMA2000等一致性认证系统,都有相当领先的产品。在这个领域里,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与国内一些权威机构,比如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泰尔实验室等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当一个新产品研发出来要做认证时,我们就提供相应的认证和测试系统。在这方面我们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
王静:你指的是全球还是中国?
吴克:在全球,在中国就更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比全球其他市场份额还要高。
王静:你们基本都是跟国家级的权威的机构合作,做无线测量设备的提供?
吴克:对。像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等,这些地方需要很多这种设备,基本上都是我们提供的。
王静:R&S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
吴克:第一个在中国设立的正式机构是1985年成立的技术服务中心。在70年代中国还没有开放的时候,中国政府机构在国外采购了很多产品,所以70年代我们已经在中国销售了很多产品,甚至现在还有人在用,用户说你们的产品真耐用。
王静:经济耐用。
吴克:我们在1985年底在国内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从那以后,我们就在中国发展起来了,目前从中国的业务发展角度来讲,和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协会接触多一些。由于中国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领域发展迅猛,过去十年我们业务的递增速度应该在平均25%左右。
目前我们在中国已经设立了销售、技术服务、技术支持等团队。另外我们在中国注册了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技术服务和系统提供,同时还提供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各机场用的比较多。做现场的安装,现场的调试等。
王静:服务性的、集成性的工作。
吴克:罗德与施瓦茨公司2002年在国内成立了系统集成公司,2005年开始决定在中国设立中国电视标准的研发基地。今年年初我们拿到广播电视生产企业的资质,下一步就是数字电视技术,这一块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对TD市场一直很关注。如果回顾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在TD这个领域所做的工作,要从2001年开始。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是第一家提供TD研发测试解决工具和手段的公司。当时因为我们跟西门子有很紧密的合作,西门子又跟大唐有紧密的合作,在大唐开发TD的时候,它需要TD的一些测试设备。
王静:我在他们那儿曾看到过你们的设备。R&S在中国的团队有多大规模?
吴克:我们现在有200多人。
王静:每年要做到十多亿人民币是吗?
吴克:中国市场在06年7月1号到07年6月30号这个财政年度,一共是十几个亿。
王静:我记得12亿还是13亿?
吴克:13亿多一些,以测试仪器仪表,监测设备,还有广播电视系统等为主。
王静:我们回到通信这个方面来讲,在无线通信这一块,你们的产品是什么概念?就是从2G到后面的WCDMA,CDMA2000,你们产品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吴克: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主要是围绕射频技术展开的。在测试的解决方案上,是一个全系统的(模式),从2G的各种解决方案到3G的各种解决方案,像WCDMA、CDMA2000,还有TD-SCDMA,甚至将来的一些新技术,罗德与施瓦茨公司都有解决方案。另外从应用领域考虑,我们在产品研发的领域属于高端的,生产领域是批量使用的综测仪,其他的还有频谱仪,另外还有用于维修维护的测试仪表都有。除此之外,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在高端有很强的优势,在一致性认证系统方面有权威系统的解决方案,这都属于高端。
王静:你们本地化的反应能力怎么样,是什么情况?
吴克:应该说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是在中国的外资公司里,在技术服务和支持方面做的最好的公司之一。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在这方面非常严格,我们在全球有一个维修体系,维修体系分三级,一级维修中心,区域性维修中心,和总部维修中心。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定义,你要具备什么样的维修能力、配备什么样的设备、能够维修什么样的仪表、多少零配件的构成等等。我们目前在中国有三个维修中心,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主要对本地用户提供支持。上海和深圳属于一级维修中心,北京是区域性维修中心。我们在亚太区只有三个区域性维修中心,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新加坡,还有一个在日本。区域性维修要求本地维修98%左右的产品,目前我们的测试与测量产品基本上实现100%本地维修。
王静:这是说你们有层次化的维修架构和组织架构。
吴克:是。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有很严格的维修体系,我们把维修看作一个支柱。
测试工具处于技术前沿位置
吴克:目前用户也逐步认识到,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如果有些技术沉淀不够厚,开发的后劲就跟不上,会影响用户将来的升级。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有技术沉淀,可以不断提供新的技术方案。另外我们有一个新的理念,就是提供一个更加灵活的宽带平台,能够在一个设备上提供不同技术的测试方案。不用在测试这个技术时用这台仪表,下一个技术换另一台仪表。
目前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无线综测仪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最高。中国是手机生产大国,一年生产4 - 5亿只手机。在手机生产企业中,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无线综测仪CMU200的使用最广泛。11月份在澳门召开的3G国际会议上,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正式推出了CMW500这个新型号,TD-SCDMA的测试解决方案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实现的。这上面本身已经有GSM,CDMA,WCDMA的测试解决方案,还有TD-SCDMA 的测试解决方案。都在同一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全要,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几个。同时这个平台还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将来的新技术LTE等在这个平台上都做了综合的考虑。
王静: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在价格上或者成本控制上是有一定的优势呢?
吴克:看寿命周期成本的话,我们是有很明显的优势,从长期来看,你现在买的TD的解决方案,将来再有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一直用这个平台就可以了,不过是增加模块和硬件的事情,而不需要你把整个机器都换一个新的。新的机器还会有一个问题,就是相互兼容的问题,有的仪表这一代跟上一代之间不能兼容,这样对用户不方便。
王静:对, 如果没有做过这方面,那对用户需求在细节上一定不如有经验的老牌公司有积累。
吴克:本地公司在仪表领域没有很多技术积累,会比较困难。
王静:我以前在北电网络也做过,北电以前在CDMA上做的还是不错的,我知道仅CDMA95这个产品,北京就做了十几个版本左右,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怎么做得更好一点,更细一点,更稳定一点,这就是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
吴克:实际上技术发展是不断的提出新的测试要求的过程。测试是整个技术的前沿,一个新的技术出来,你要测它就不能落后于它。所以测试领域是一个技术发展产业链的前端。
王静:你们后台有德国专家的支持,做出的东西首先对这个技术本身要有很深的理解。
吴克:要没有深刻的理解,你很难拿出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汤日波:测试仪表实际上还有一个体系的问题。就算你做出一个仪表,将来表本身还会有很多其他问题,比如说每年的校准怎么解决?必须有一个体系来支撑这个表。如果没有每年的校准,那ISO9000就没有办法过。像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样的厂家,他们每年一定要求对仪表进行校准。 这个校准体系建立起来需要很多的投入。我们在国内有这种校准体系,跟咱们国家要求的是对应的,给用户提供的相应服务,能满足将来不断校准的服务,技术更新的服务,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吴克:ISO9000实际上是一个制度,但实际上也是一个质量问题。你用测试仪表对手机进行测试,用了一两年以后,它总会出现偏差,出现偏差以后你要进行校准,要把它调回来,这个实际上也是要求精度更高一级的设备和系统来调校它。这方面也是测试领域里面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在中国有6套自动校准系统。
王静:校准的上层设备一定是你自己公司生产的,因为是校准你自己的东西。
汤日波:我们是经过国家认可的。
王静:从质量标准来讲接受国家的标准,但是从技术本身,一个公司我要校准自己生产的仪表,那么更上层的校准仪器应该不能是通用的吧?
吴克:要校准这台仪表的话,需要的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里面有很多的表,包括放大器等等,要配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然后通过这套完整系统对各种指标进行自动校准。同时还有软件,这个软件很复杂,我们校一台无线综测仪需要几个小时,校准报告出来是很厚的。有时我们看到有的校准机构拿出来就几张纸,在校准理念上还是有一些区别。
王静:这一套校准系统是不是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
吴克:没有的。
杨少峰:校准是一个标准的传递,这个体系有共同认证的源头。比如我们来自于什么认证等等,从整个体系的认证来说,对于使用什么样的系统,使用什么样的仪表,其实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是在中国的外企中第一个具有国家资质的校准实验室。
吴克:我们自己的技术服务中心,除了做维修维护以外,还是国家认可委认证的校准实验室,而且我们是第一家外资企业拿到这个资质,可以代表国家给用户发放国家认可的设备和仪表校准证书。
王静:我想搞清楚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看看这个标杆有多深,因为有的时候一些曲线是不可逾越的,还是要经过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