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能否拯救姥姥们的“家传绝活”?

2016-02-09 21:48:00来源:新华社作者:

  新华社南宁2月8日专电(记者 何丰伦) 从包饺子到做汤圆,从做粽子到剪窗花……春节期间,传统手艺的濒临“失传”让妈妈姥姥们感叹。一些年轻人正在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试图在更大范围内传承这些“家传绝活”。

  七成80后、90后不懂春节手艺

  一个20多口人、四世同堂的普通家庭,在80后、90后一辈中,没有一个人懂得如何包饺子、做馄饨——这种现象如今并不鲜见。

  从腊月二十五到正月初一,记者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等方式,对多位80后、90后的年轻人进行随机调查,发现逾七成年轻人不懂得这些传统手艺。

  近四成年轻人表示,愿意跟着妈妈姥姥一块学学,但自己独立操作还真没有勇气。

  快速城镇化中“绝活”面临失传

  在北京工作的贾彬回到南宁老家后感慨:“奶奶做的粽子令人久久回味。买馅、买荷叶、配糯米……那些细致入微的手艺,让我叹为观止。我只能吃,很难学会。”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书记李润华说:“读书时吃食堂,工作时吃快餐,逢年过节回家只能待上三五天,走亲访友就花了不少时间,哪里还能学到正宗的传统手艺。”

  研究我国宗亲关系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苏州大学博士曾凡贞认为,传统手艺中蕴藏着人文内涵。以往,重视亲情和宗亲关系的家庭,总会有一两道在亲友聚会中值得自诩的菜肴传承下来。快速城镇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种传承。

  “互联网+”能否成功拯救姥姥们的手艺?

  面对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的各种“家传绝活”,一些80后、90后采取“朋友圈分享”的方式,希望让更多人效仿。

  网民“芙蓉水月”把奶奶现场表演的扣肉制作技术和配方在朋友圈分享后,短短半天时间就已经吸引了3200多人点“赞”。

  “获得粉丝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奶奶的手艺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我家有这样的绝活。”

  这一做法得到不少微信圈玩家的赞赏。一些“朋友圈”正在从“晒吃晒喝晒玩”向“晒手艺晒绝活”转变,部分80后、90后将妈妈姥姥“腊猪肝”“晒香肠”的全套手艺在网上公布。

  90后网民“苏梦珍”说:“我打算赶紧做个‘吃货家传绝活’的微信平台,让这些手艺在更多人中传承、创新。”

初审编辑:曾静

责任编辑:魏现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