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组织变革的动态演化过程

2018-07-10 17:35:00来源:大众网作者:王凤彬 郑腾豪 刘刚

  当今商界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组织变革已成为常态。在各式“有计划变革”理论中,组织变革常被视为经由变革主体(管理者)干预后的改变,忽视变革客体(组织)自身演化产生的变化。将组织变革考察焦点从变革主体转移至变革客体,有助于揭开组织变革研究中的“过程黑箱”,深入探究变革客体自身的构成要素及其非线性关系可能产生的内在演化动力,推动悖论(矛盾)管理与系统动力学的融合,由此拓展内源性组织变革理论,为企业在制定组织变革方案中寻找切合自己所处阶段的突破性要素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图片1

  组织变革阶段的五行要素

  通过对海尔的组织转型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组织变革过程可以抽象成一个依次由情境、观念、模式、制度和人性五要素构成的闭合螺旋式动态演化系统,这正好契合了中国先哲发现的“五行”演化规律。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情境”,海尔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观念”,首创出人单合一的“模式”,并确立以投资驱动和用户付薪为核心的“制度”,使员工争做创客的“人性”充分激发出来,成为后电商、物联网时代组织管理创新的领先者。

  五行要素的相生相克

  上述五阶段要素存在着相互促进的相生关系(以符号“→”表示由促生者对被生者的相生)。

  以海尔并购三洋白电为例,三洋在并入海尔前适应工业时代的“情境”→对上、对内负责的“观念”→传统的日式管理“模式”→终身任职、年功序列等“制度”→执行者的“人性”→并入海尔后转向适应新的“情境”。

  上述五阶段要素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相克关系(符号“>—”表示由施克者对被克者的相克)。囿于终身任职、年功序列等“制度”,三洋难以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的“情境”变化,处于长期亏损境地,即“制度>—情境”;对上、对内负责的“观念”使得按用户付薪原理计酬的“制度”难以落地,即“观念>—制度”;受制于员工听命于上级的执行者“人性”,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难以植入,即“人性>—观念”;传统的日式管理抑制了员工创新创业的“人性”,即“模式>—人性”;

  以互联网时代的新“情境”认知来促发日式管理“模式”向人单合一“模式”的转变,是海尔将三洋员工自身潜藏的成为创业家的“人性”释放出来的关键。

  相生关系发生在邻位要素之间,相克关系则出现于隔位要素之间,它们代表正、负两个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生与克的共存,使系统可以在“一增一减”两元交融中形成非线性关系力。

图片2

  组织变革的化制循环

  五阶段要素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使系统演变过程内在地蕴含“化”与“制”两种循环机制。其中,“化”循环是指施克者对受克者的克制过程能被施克者临位相生的促生者所化解,它由“两生一克”构成,在相克要素间形成连续相生关系。举例来说,三洋被海尔并购后的转型变革,就是以“人性”激发为突破口,借助它克制传统日系企业中根深蒂固的对上、对内负责的“观念”,使人人犹如“创客”般去主动创造新商机和整合全球资源成为该企业共同承诺的规范。三洋员工曾习惯听命于上级,是典型的执行者,海尔激发员工们向“创客”转变,使承诺类型由对上、对内负责转向从研发到市场都共同以用户为中心。这体现了由“人性→情境→观念”(两生)且“人性>—观念”(一克)组合而成的“化”循环。与之对应,“制”循环是指施克者之于受克者的克制力量为受克者的促生者所抑制,它由“两克一生”构成,使施克者也被克,系统既有的克力受到节制、制衡。例如,并入海尔后的三洋,伴随着其内在化生的新的观念逐步增强,以用户需求为“单”、让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目标紧密挂钩的“人单合一”模式也就日益扎根,从而构成了对观念起克制作用的对既有人性的一种抑制力。这就是由“人性>—观念→模式>—人性”所反映的“制”循环。

  在五阶段要素构成的闭环系统中,如果某一被克的要素(如“观念”)同时亦被生,这样就可借助“化”循环机制而产生特定的质料(如“规范性”);进一步地,如果对该要素施克的克者也被其他要素所克,这样构成的“制”循环就会对该种质料生成起催化的作用。例如,“人性”(个体所思所为)与“观念”(组织最高哲学理念)是相异的两个要素,呈现相克关系,二者通过“情境”这一中介要素联系起来,就会使企业行为产生规范性,并且在“模式”要素的催化下会得到不断加强。

  对闭环的系统而言,围绕任一要素,理想地说,都会有一个“化”循环和一个“制”循环相互交织,前者使系统增长而又不过强,后者使系统内敛时得以降阻。由生、克关系组成的化与制两个循环的阴阳平衡,会使整个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

图片3

  组织变革的三个“结合”原则

  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识别特定时期变革的促进与阻碍因素,顺应和利用组织运行的内在规律发动变革,避免外生力量强干预下可能产生的变革冒进、难以持久和反弹问题。在推进组织变革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第一,重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在推进组织变革中将各要素联系起来,寻找出可能面临的阻力最大的内生性焦点要素,判定其力量促生源及克制源,确保化与制循环将产生或催化的势能同组织变革目标相吻合。

  第二,渐进性与突破性相结合原则。由中介要素与其前后位具有同一性的要素连接而成的“化”循环,在组织变革内容上决定特定组织变革的质料;而与该中介要素隔位的对立性要素会通过“制”循环,对生成特定质料的组织变革起催化作用。因此,在组织变革突破口的选择上,如果企业侧重于依靠“化”循环中相生关系的递推并辅以“制”循环,会在以激发组织内在生成能力为侧重点的“正向”类型组织变革中取得持续的渐变;而如果优先以“制”循环中施克者来克制组织运行中所形成的障碍或问题,并在克制克者的同时形成“化”循环中的相生关系,组织变革将呈现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负向”类型为主色调的转型或突变。

  第三,历史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管理者一方面应学会总结、归纳组织变革过程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及遭遇的教训,关注促生与抑制力量的沉淀和不同要素的角色变换,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要素之间的生克化制机理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变革成效;另一方面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组织变革问题,面对“无意义的成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断然舍弃既有的那套做法;面对“有价值的失败”,应努力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中找到关键要素,并迅速补足其短板,以实现组织变革的重点突破。(文/王凤彬,郑腾豪,刘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现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