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信通IPO梦碎 手机销售连锁企业前景堪忧
日前,一直在谋求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国内手机销售连锁企业——迪信通出现在IPO申请终止审查的名单中,终止审查日期为9月11日。数据显示,电商渠道占手机销售比重正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700万台增至2012年的3000万台,销量占比从2010年的2%增至2012年的10%,预计2013年将达15%。
创始人称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加大电商销售
日前,一直在谋求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国内手机销售连锁企业——迪信通出现在IPO申请终止审查的名单中,终止审查日期为9月11日。
迪信通创始人刘东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终止审查的原因是迪信通主动撤回了IPO申请,“现在证监会都停止新股发行了,排队公司太多,所以主动撤回申请考虑到香港等别的市场上市,现在有很多选择。”
据了解,迪信通公司成立于1993年,发展至今已有20年。目前已经覆盖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拥有1100多个连锁直营店,在规模上远远领先于同行的竞争对手中复、金飞鸿等。
然而,持续盈利能力不足、业内竞争激烈等问题是一直以来伴随迪信通发展的难题,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是迪信通IPO折戟的根本原因。
终止审查 多年A股梦破灭
早在2007年,就有传言称迪信通正运作香港H股上市,随后迪信通将上市地点转向内地A股,然而,直至去年才得以跻身IPO排队名单之中,而最终迪信通出现在终止审查名单之中。
迪信通创始人刘东海向记者解释说:“我们是主动撤回申请的。现在证监会都停止新股发行了,排队公司太多,所以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当问及未来的发展,刘东海表示,有考虑到香港等别的市场上市,不过想要发展得慢一些也可以不上市,现在有很多选择。
虽贵为国内最大手机专业连锁企业,但迪信通在面对国美、苏宁等综合家电连锁企业的竞争时,无论产业规模还是资本实力都无优势可言。另外,目前不断崛起的电商大军,如京东商城、新蛋网等各种线上销售手机产品的公司,也参与进来这激烈的手机销售竞争中。
据迪信通公开的数据显示,2012年迪信通营业额超过100亿,同比增长超过20%。 “目前迪信通的盈利状况很好,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做好服务,做好企业,把售后服务做好了,顾客也就回来了。”刘东海对记者表示。
尽管如此,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告诉记者:“从目前迪信通企业本身的营销规模来看,想要IPO的话问题不大,但是现在来看买手机的传统渠道这个市场已经被瓜分了,迪信通可以说是腹背受敌,以后想要实现营收不是那么简单。”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吴辉曾经在2011年参与迪信通招股说明书的准备工作,他同样认为迪信通终止审查的原因很可能是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问题。“行业盈利前景不是很看好,连续保持盈利增长比较难,上市后财务的增长率可能达不到要求。”
“自2009年至今,迪信通曾经两次IPO材料,第一次准备了材料,但是因为业绩等问题而中止了进程,没有上报证监会。”据吴辉透露。此外,“迪信通此前属于家族企业,历史沿革也是有问题的,从来不开股东会,听说股东会其实就是家庭会……”
吴辉还告诉记者,此前迪信通上市的保荐机构也换了好几家,银河证券也曾经是他们的保荐机构,最后换成华泰联合。“因为券商在选择一个项目时会对项目进行评估,如果风险太大就会主动退出,因为如果准备IPO忙了一年,最终上不了市,那就等于百忙了。”
竞争白热化 手机连锁模式难突围
迪信通北京公司总经理齐峰曾公开表示,五年前,迪信通在北京地区的净利润率是5%,而现在的净利润 率只能维持在1.5%至2.5%之间。手机连锁模式的暴利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另外,国美、苏宁等连锁家电零售商在手机零售领域加速扩张并且品牌齐全, 容易吸引顾客,符合发展趋势。
同时,数据显示,电商渠道占手机销售比重正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700万台增至2012年的3000万台,销量占比从2010年的2%增至2012年的10%,预计2013年将达1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营商渠道也不甘示弱,与各大手机卖场建立合作,冠名大卖场,捆绑话费赠送进行手机销售。2012年,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手机销量达到3140万台,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0倍。
迪信通等传统的渠道模式面临严峻挑战。2009年上半年时,迪信通、协亨、金飞鸿等知名手机连锁相继出现了关店潮。
对于已经把渠道渗入二、三线城市的迪信通来说,扩大规模不再放在发展的首位,提高单店收入和运营效 率才是重中之重。尽管迪信通手机连锁店的运作费用低,但这种传统发展模式并无优势可言,近年来不断谋求开辟电商渠道发展。“迪信通还要在电商领域做大,目 前电商销售占比15%。”刘东海向记者表示。
而对于迪信通转型做电商,张毅认为其竞争效果不明显。“因为消费者买手机时主要还是对比价格为主, 服务其次,因此跟京东,天猫相比价格要足够低,但是价格太低的话,迪信通连锁门店就没钱赚没法做了,因为门店成本、人力成本不低。自己线上跟线下比价格, 难免会出现自相矛盾,电商这条路走得并不顺。”
同时,迪信还通过实现产品的多元化以赢得客流,其门店在经营手机的基础上已开始增设销售电脑、数码相机、DV 等产品,向数码、物流等多个领域拓展,实现3C化。
转型转售业务
金鑫此前曾公开表示,未来迪信通的虚拟运营商业务的侧重点在于针对细分市场,如教育领域等进行业务创新,更多地做信息服务产品。目前迪信通已积极加入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争夺,意欲转型转售业务。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是指从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 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的移动通信服务,也就是被业界称为“虚拟运营商”的业务。虚拟运营商可以经营的业务范围是以自有品牌开展包括移动话音业务、短信/彩信 业务、移动数据业务等在内的移动通信业务。
“迪信通也在试图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做一些增值服务,一直想要向虚拟运营商转型。”吴辉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7月以来,迪信通已悄悄在广州布局5家与联通合作的店面。记者来到迪信通中华广场店观察发现,该店门面都是联通的招牌,完全找不到迪信通的痕迹,记者是通过询问才知道此处是迪信通进驻联通的手机连锁店。
据一名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透露,目前广州市内5家迪信通手机连锁店都是与联通进行合作开设的,迪信通在广州地区的知名度不高,必须要先借运营商的场地和招牌把业务做起来。不过,7月份进驻广州后生意一般,每天卖出的手机2~3台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也并不等于其虚拟运营业务会取得成功。当前虚拟运营商发展必须处理好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关系,虚拟运营商租用三大运营商的网络管道资源,价格或许将受其牵制,而在零售业务上,与电信运营商又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要想盈利并不容易。

责任编辑:张恒亮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