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打通手机产业链 联手高通布局4G市场
随着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的发布,4G通讯产业化发展已经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整个移动通讯市场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国美与各大运营商早已拥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去年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的国美89套餐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便是最好的例证。
随着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的发布,4G通讯产业化发展已经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整个移动通讯市场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11月4日,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携手下一代无线通讯技术和移动处理器的领军企业美国高通公司在北京举办“引领4G 创新未来——2013国美&高通通讯趋势高层峰会“,双方联合三大运营商、全球知名手机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上下游,在4G时代智能产品发展趋势、移动通讯业务转型及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联合定制等方面展开深度研讨与合作,共同迎接4G时代的到来。
国美总裁王俊洲表示,随着4G通讯业务的发展,4G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需求将大量释放,为我国手机通讯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作为国内最大的3C产品渠道推广平台,国美将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推动手机通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通过联合运营商、芯片供应商、设备制造商、手机厂商内容提供商等全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共同研究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定制满足智能移动生活需求的解决方案。
国美总裁王俊洲
携手高通共赢4G时代 助推智能产品发展
伴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产品智能化已经成为市场发展必然趋势,这一点在手机通讯领域尤为突显。相关数据显示,智能机在3G时代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仅用了4年时间市场份额就达到了90.3%。推动智能机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点:运营商持续对智能机进行补贴,以美国高通公司为代表的芯片厂商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手机生产商高、精、新的智能产品快速更新。
目前4G牌照即将发放的产业推动和宽带战略部署政策的实施,正促使着4G通讯业务快速发展。博思咨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斌认为,从用户发展和营收来看,4G发展速度远高于3G网络部署之初的记录,未来3年国内4G市场将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而非3G初期渐进式增长。毋庸置疑,智能手机通讯市场也将随着4G的发展而快速迈入4G时代。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预计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会超过4.5亿部,其中支持4G功能的智能手机为1.2亿部。
在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和4G时代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手机通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上下游协同发展已成为构建产业生态圈的关键性力量。龚斌表示,由于产业链快速成熟,所以国内4G终端市场的启动,将直接跨入千元档普及推广,潜在4G购买者的渠道将主要集中在家电连锁等主渠道。为此,国美在4G时代来临之际积极与高通合作,联合产业链围绕发展趋势定制4G智能机,充分发挥双方在渠道、消费数据及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从根本上降低4G智能手机价格,推广4G智能产品尽快普及,推动产业发展,迎接4G时代的来临。
国美总裁王俊洲表示,“高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LTE FDD和TDD的标准开发及芯片设计,是全球LTE能够成功布署的推动者之一,国美和高通公司合作非常愉快,我们也非常期待在4G到来的时候,能够继续深化合作。”
据悉,早在2012年国美就已经开始试水与高通合作,双方联合中国电信与手机品牌制造商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定制基于高通骁龙TM处理器的智能机,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如今国美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拥有1600多家门店,拥有全渠道近9000万会员资源,并在国内建立了数百家智能手机体验店。
美国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总裁王翔表示:“LTE是一个全球通用标准,运营商可以根据获得的频谱选择部署TDD(用于非对称频谱)和FDD(用于对称频谱)。LTE在全球获得迅猛发展,已经在83国家部署了222张LTE网络,包括23个LTE TDD商用网络,这其中有10个FDD/TDD融合网络。高通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LTE TDD和FDD的融合发展,在标准、技术、芯片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是LTE在全球商用部署的推动者。2014年是中国的4G LTE元年,我们将携手中国运营商、制造商、渠道商共同推动LTE在中国的发展。国美作为零售终端,可以借助在渠道、产品、消费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及时反馈消费者的需求信息。高通和国美的合作由来已久,也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4G时代,双方将一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未来智能4G手机的发展打造领先的技术与定制平台。”

责任编辑:魏现芳
本文相关新闻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