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电

专家揭秘高刷新率真相 消费者购买3D电视需客观

2011-01-21 13:13:00    作者:   来源:慧聪网【字号  

“480Hz高刷新率3D电视600Hz动态3D高清画面”。卖场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刷新率越高的3D电视,画面清晰度、流畅度越高,而且重影和闪烁的现象会更低。而不闪式3D是应用了偏振光的原理,也就是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3D成像方式解决了画面和眼镜闪烁的问题。

  “480Hz高刷新率3D电视600Hz动态3D高清画面”。记者发现,最近在一些电视厂商的宣传中,开始频繁提及3D电视的高刷新率,并强调刷新率越高3D画面越流畅、越代表是好的3D电视。对此专家指出,3D电视的刷新率在行业内并没有标准,而且目前市场上的快门式和不闪式两种3D成像技术有所不同,单纯强调3D电视的刷新率对消费者有误导之嫌。

  记者在家电卖场看到,现在的3D电视刷新率分为几个档次:一般为200Hz,还有400Hz的,最高的达到了600Hz。在北京一家国美旗舰店中,某电视厂商宣称采用了“子场驱动扫描技术+快门式3D”技术,将磁场扫描的550Hz提升到了600Hz。卖场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刷新率越高的3D电视,画面清晰度、流畅度越高,而且重影和闪烁的现象会更低。”

  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合理?刷新率对人们观看3D电视有什么影响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最早开展音视频产品整机全性能检测的国家级检验机构——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所谓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钟画面被刷新的次数,也就是每秒能显示多少幅图像,刷新率的高低一定程度地影响画面的流畅性。但是,对于现在需要佩戴眼镜才能观看的3D电视来说,画面的效果就不能只看屏幕的刷新率。

  首先,对于现在市场中的快门式3D电视来说,这种技术是依赖带有电子驱动的3D眼镜来实现3D影像的。实际上对这种电视来说存在着两种刷新率,一个是电视本身信号的刷新率,另一个则是快门式眼镜一左一右开合后衰减的刷新率。因此,对于快门式3D电视观看的画面流畅性来说,就不仅仅取决于目前厂商集中炒作的电视屏幕本身的刷新率有多高,还取决于快门式眼镜开合的频率。毕竟目前观看3D电视还必须通过眼镜才能接收到3D影像,所以如果仅仅屏幕的刷新率高而眼镜的频率低,其实人们观看到的画面频率是以眼镜的频率为准的。另外,对于快门式3D电视来说,还存在一个屏幕输出和眼镜接收的信号是否同步的问题,同样对画面质量影响很大。这是由快门式3D的时分法的技术原理造成的,而对基于偏振光技术的不闪式3D电视来说,就不存在刷新率的衰减和信号同步性的问题了。

  据记者进一步了解,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不久前针对刷新率和闪烁等关键指标分别对不闪式3D及快门式3D进行了测试。在刷新率的测试数据中显示,不闪式3D的画面刷新率为240Hz,而快门式3D解决方案3D画面的频率为60Hz。据测试人员表示,从目前这个测试结果来看,通过不闪式3D眼镜观看到的3D影像流畅性更好、没有闪烁感。另外,由于不闪式3D技术不会像快门式3D技术那样存在刷新率衰减的情况,那么如果要想得到240Hz3D画面的话,不闪式3D电视本身的刷新率达到240Hz即可,而快门式3D电视的刷新率则要达到成倍甚至更高。

  其实,看3D电影或节目只是3D电视的一个主要功能,买回家的3D电视同样可以观看2D的电视节目。那么这个时候厂商宣传的诸如600Hz刷新率,对2D画面的稳定性流畅性是有所改进的。但人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对3D电视画面闪烁及串扰等专有的问题,通过刷新率一个指标是无法解决的。快门式3D基于技术原理,先天地存在了画面和眼镜闪烁,只要仍是这种技术就很难彻底解决。

  而不闪式3D是应用了偏振光的原理,也就是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3D成像方式解决了画面和眼镜闪烁的问题。因此对于3D电视的画质来说,是否闪烁、有没有重影、3D效果是否自然、画面的亮度和清晰度都是关键的因素,单纯强调刷新率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除了画质,观看的舒适度、健康性同样甚至是更加重要。画面的不停闪烁会让人脑和眼睛都有不适的感觉,之前有权威机构对眼镜闪烁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不闪式3D眼镜的闪烁指标低于快门式3D眼镜700多倍。不难理解,电力驱动的眼镜和不带电工作的眼镜之间这种闪烁能量的差距,对人们观看感受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刚刚结束的拉斯维加斯CES展(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获评“2011年最佳产品”的不闪式3D,得到了欧洲最权威的认证机构TUVRheinland颁发的全球首个画面无闪烁3D电视正式认证,期间多家美国电视台进行了报道,看好不闪式3D在2011年的市场前景。因此,刷新率仅仅只是一个参考指标,而影响3D电视画面质量和观看舒适性的主要还是3D成像的技术方式本身,作为升级产品的不闪式3D综合优势更加明显。


魏现芳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相关阅读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