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行证
  • 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卖场资讯

外资家电零售巨头万得城“败走”中国市场

2013年03月12日 09:23作者:潘清 高少华来源:新华网

于2010年11月进入中国的万得城,由麦德龙集团以及Media-Saturn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Kellerhals和Stiefel家族共同持有75%的股份,富士康科技集团持有25%的股份。正是在此形势下,今年2月底,万得城宣布将于3月11日关闭其在上海的7家门店,退出它曾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

  新华网上海3月11日电(记者潘清 高少华) 来自欧洲的消费电子零售业巨头万得城在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多后,于3月11日正式关闭其在上海的7家门店,作为主要客户服务中心继续运营的万得城上海淮海店也将于4月30日关闭。

  万得城电子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浦绍博表示,鉴于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以及建立和运营必要业务规模尚需要巨大投资,万得城中国作出了关闭门店的决定。但他同时表示,万得城中国过去两年对员工、客户以及商业伙伴作出的所有承诺都将“完全兑现”。

  于2010年11月进入中国的万得城,由麦德龙集团以及Media-Saturn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Kellerhals和Stiefel家族共同持有75%的股份,富士康科技集团持有25%的股份。

  涉足中国市场之初,万得城中国曾透露过庞大的市场拓展计划,包括到2015年令门店总数达到100家等。

  然而近两年来,万得城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步伐却并不顺利。截至2012年底,万得城中国在上海总共开设了7家大型门店卖场,卖场数量和苏宁、国美等本土家电连锁企业相比差距甚远。与此同时,万得城在中国也一直深陷亏损泥潭。

  正是在此形势下,今年2月底,万得城宣布将于3月11日关闭其在上海的7家门店,退出它曾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

  万得城中国的“告别”,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并不感到意外。两年前,总部位于美国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就曾作出过类似举动,关闭了其在中国内地的9家门店。

  国际消费电子零售巨头缘何屡屡在中国“水土不服”?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认为,万得城“败走”中国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一,激烈的市场竞争,包括苏宁、国美以及电子商务;其二,买断经营的模式水土不服,这不但加大了其经营成本,同时也限制了其规模扩张的速度,无论是门店还是产品品类。与此同时,人工、租金成本不断上涨,更让其举步维艰。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在中国市场,百思买、万得城等外资家电连锁企业一方面在大家电领域的采购成本相对较高,根本比不过国美、苏宁;另一方面,在一些数码、IT产品方面,国内的赛博、宏图三胞等专业IT卖场的低价优势也对万得城、百思买构成了挑战。两相夹击之下,外资家电连锁企业唯有以失败而告终。

  “针对日趋激烈竞争、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万得城、百思买等外资连锁巨头无法在重要经营决策和市场策略上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这些都是构成他们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古坦科技创始人石安称。

  在专家看来,中国市场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新引擎,对一些外资零售巨头来说,要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有良好发展,并不能完全照搬其在国际市场成功的那些经验,而更应该入乡随俗,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并且要学会跟那些在国内摸爬滚打发展起来的本土巨头们竞争。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热点行业追踪分析报告》指出,目前中国零售行业正处于价格体系、营销渠道的激烈变革当中,而这核心的驱动力在于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零售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只有抓住消费者习性、因时而变、顺应市场趋势,才能站稳脚跟、谋求发展。

责任编辑:魏现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